梦亚星座网

梦亚星座网

金牛座在太空赤经和赤纬各多少

本站原创 -
金牛座在太空赤经和赤纬各多少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金牛座在太空赤经和赤纬各多少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金牛座在太空赤经和赤纬各多少以及金牛座小卫星升空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星星是怎样形成的
  2.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3. 全球有多少国家有能力发射卫星
  4. 八大行星的问题

星星是怎样形成的

所谓天上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星星是行星之外~可见的基本都是恒星

先说宇宙的产生: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在来说恒星是个什么东东:

恒星的诞生

在星际空间普遍存在着极其稀薄的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
它们的温度约10~100K,密度约10-24~10-23g/cm3,相当于1cm3中有1~10个氢原子。
星际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通常是成块地出现,形成弥漫的星云。
星云里3/4质量的物质是氢,处于电中性或电离态,其余约?是氦以及极少数比氦更重的元素。
在星云的某些区域还存在气态化合物分子,如氢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
如果星云里包含的物质足够多,那么它在动力学上就是不稳定的。
在外界扰动的影响下,星云会向内收缩并分裂成较小的团块,经过多次的分裂和收缩,逐渐在团块中心形成了致密的核。
当核区的温度升高到氢核聚变反应可以进行时,一颗新恒星就诞生了。
'

主序星

恒星以内部氢核聚变为主要能源的发展阶段就是恒星的主序阶段。
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称为主序星。
主序阶段是恒星的青壮年期,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的两种力大致平衡,恒星基本上不收缩也不膨胀。
恒星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随着质量的不同而相差很多。
质量越大,光度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快,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就越短。
例如:质量等于太阳质量的15倍、5倍、1倍、0.2倍的恒星,处于主序阶段的时间分别为一千万年、七千万年、一百亿年和一万亿年。

目前的太阳也是一颗主序星。
太阳现在的年龄为46亿多年,它的主序阶段已过去了约一半的时间,还要50亿年才会转到另一个演化阶段。
与其他恒星相比,太阳的质量、温度和光度都大概居中,是一颗相当典型的主序星。
主序星的很多性质可以从研究太阳得出,恒星研究的某些结果也可以用来了解太阳的某些性质。

红巨星与红超巨星

当恒星中心区的氢消耗殆尽形成由氦构成的核球之后,氢聚变的热核反应就无法在中心区继续。
这时引力重压没有辐射压来平衡,星体中心区就要被压缩,温度会急剧上升。
中心氦核球温度升高后使紧贴它的那一层氢氦混合气体受热达到引发氢聚变的温度,热核反应重新开始。
如此氦球逐渐增大,氢燃烧层也跟着向外扩展,使星体外层物质受热膨胀起来向红巨星或红超巨星转化。
转化期间,氢燃烧层产生的能量可能比主序星时期还要多,但星体表面温度不仅不升高反而会下降。
其原因在于:外层膨胀后受到的内聚引力减小,即使温度降低,其膨胀压力仍然可抗衡或超过引力,此时星体半径和表面积增大的程度超过产能率的增长,因此总光度虽可能增长,表面温度却会下降。
质量高于4倍太阳质量的大恒星在氦核外重新引发氢聚变时,核外放出来的能量未明显增加,但半径却增大了好多倍,因此表面温度由几万开降到
三、四千开,成为红超巨星。
质量低于4倍太阳质量的中小恒星进入红巨星阶段时表面温度下降,光度却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它们外层膨胀所耗费的能量较少而产能较多。

预计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将大约停留10亿年时间,光度将升高到今天的好几十倍。
到那时侯,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天的两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将接近100℃。

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大质量恒星经过一系列核反应后,形成重元素在内、轻元素在外的洋葱状结构,其核心主要由铁核构成。
此后的核反应无法提供恒星的能源,铁核开始向内坍塌,而外层星体则被炸裂向外抛射。
爆发时光度可能突增到太阳光度的上百亿倍,甚至达到整个银河系的总光度,这种爆发叫做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后,恒星的外层解体为向外膨胀的星云,中心遗留一颗高密天体。

金牛座里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超新星爆发的时间虽短不及1秒,瞬时温度却高达万亿K,其影响更是巨大。
超新星爆发对于星际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键影响,这些物质又是建造下一代恒星的原材料。

超新星爆发时,爆发与坍塌同时进行,坍塌作用使核心处的物质压缩得更为密实。
理论分析证明,电子简并态不足以抗住大坍塌和大爆炸的异常高压,处在这么巨大压力下的物质,电子都被挤压到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简并态,密度达到10亿吨/立方厘米。
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天体叫做中子星。
一颗与太阳质量相同的中子星半径只有大约10千米。

从理论上推算,中子星也有质量上限,最大不能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
如果在超新星爆发后核心剩余物质还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中子简并态也抗不住所受的压力,只能继续坍缩下去。
最后这团物质收缩到很小的时候,在它附近的引力就大到足以使运动最快的光子也无法摆脱它的束缚。
因为光速是现知任何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连光子都无法摆脱的天体必然能束缚住任何物质,所以这个天体不可能向外界发出任何信息,而且外界对它探测所用的任何媒介包括光子在内,一贴近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它吸进去。
它本身不发光并吞下包括辐射在内的一切物质,就象一个漆黑的无底洞,所以这种特殊的天体就被称为黑洞。
黑洞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对黑洞的研究在当代天文学及物理学中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在木星和土星的表面散放出来的能量比它们所吸收的能量要多,这就意味着木星和土星也可以发光,只是它们发出的是远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而已。

以上大部分都是摘人家的答案~其实关于宇宙和恒星的产生有很多的科教片~关于宇宙的首推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不过不知道你的年龄是那个阶段,这本书比较适合高中或以上年龄阶段的~不过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完的说~希望你比我强^-^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今年内将个卫星系统投入运营,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可实现移动电话通信。
三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将有四个至五个这类系统投入商业运营,虽然其中某些系统并不覆盖全球。
这些系统改变

了商务人员、旅游者和所有移动中的人们的处境,使他们随时随地保持与亲友、公司、客户等的联系。
而那些居住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用这种现代化的通信服务。

这些系统有的是全球性的,有的则是覆盖一个很广的范围。
所有这类系统的特征是,巨大的投资(数10亿美元)以及其跨国性质。
涉及到国际间的关系,包括卫星制造商,蜂窝服务供应商,电子设备制造商以及通信建设管理部门等。
另外,卫星系统还提供除电话以外的其它通信业务。

这几年蜂窝电话发展很快。
1988年,全球用户400万户,1995年达到1亿2千3百万户。
估计到2001年将翻三倍。
然而,卫星系统运营商估计,在世纪之交,还有40-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蜂窝地面基站没有覆盖到的地方。

与此同时,对传统通信服务的需求则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电话线密度(每百人占有的电话线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比约为30?1。
估计全球约有30亿人口家中尚未装有电话。
这给卫星电话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市场。

到目前为止,共有约180颗商用同步卫星(GEO)绕地球转。
在赤道上空35800公里处,它们提供了包括TV广播、转播、网络中继、海事以及地面移动通信以至于长途电话干线等各类业务。

一颗GEO星可以覆盖地球的1/3面积。
三颗等距分布的星就可以覆盖全球。
当然南北极除外。
然而这类卫星未能发射足够强大的功率,因而无法实现与地面上小型手持机的运行通信。

低轨道卫星(LEO)距离地面近,单颗卫星射束覆盖的地面范围小,因而需要更多

数量的卫星来实现全球覆盖。
但是,LEO单颗星的个头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另外,它还减少了由于GEO卫星长距离传输导致的信号长时延产生的不愉快感觉。

低轨道卫星(LEO)典型的高度为500-1500公里,中轨道卫星(MEO)为5000-12000公里。

对于轨道高低不同的卫星系统其设计目标是采用多联卫星实现全球覆盖,实现全球任何地方,使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通信。
根据专家预测,目前已在计划或实施中的中低轨道移动卫星系统将只能满足全球市场的一半。

以铱星为例,LLC铱星公司预计,到2002年移动用户将达到4千2百万,其中10%,即4百20万为卫星业务,1千5百50万为卫星与地面蜂窝兼有的,2千2百30万则为城市之间的蜂窝用户。
另一家公司GlobalstarLP期望到2002年能获得3百万客户,到2006年则能获得3千万客户中的9百至1千万。

全球卫星移动系统的投资是相当惊人的,一般在25亿到50亿美元之间。
区域性系统接近10亿美元左右。
移动电话通话费视不同国家而定。
这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价格政策战略。
当然也取决于本地电话公司。
政府政策也会影响话费的高低。
在不同国家,启动卫星服务前,运营公司还必须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批准。
这包括海关弃权声明,专用频率批准书,运营执照以及与本地电话网的接入批准。
要克服这些局部壁垒都需要运营公司付出巨大的努力。

表一中所列参与开发建设各系统的公司,其所属国家就像联合国会员国的名单。
直接参与者不仅来自北美、欧洲,也来自中东、非洲、远东、南美、印度、中国和俄罗斯。
全球系统以美国和英国为基地。
区域性系统,服务于东南亚、中亚、中东、印度和东欧地区的,则各处崛起。
(表一)

全球系统所须的卫星数量视卫星高度而定。
高度最低的系统是66颗外加6颗备份的铱星系统(LEO)。
MEO系统须要10颗星,外加两颗备份(ICO系统)。
大气牵引和范阿伦(VanAllen)辐射带产生的辐射限制了LEO卫星的轨道寿命。
典型值为5-8年。
这就是说,LEO卫星要比MEO卫星需要更经常的更换,而后者的寿命约为12年。
当然,小卫星低轨道的发射费用要比大卫星高轨道的MEO星来得低。
为区域服务的更重要的GEO星一般说来建造和发射费用最高,但其设计寿命则更长,约12-15年。

大多数用户使用的将是一种双模式手持机,发射功率小于1/2瓦,采用全向天线。
整个手持机看起来同蜂窝手机差不多。
当有地面蜂窝服务器时,用户通过地面服务器呼叫或接听电话,而当不存在地面服务器时,则通过卫星进行通信。

世界上存在各种蜂窝电话标准,因此,卫星移动必须能适合一种以上的系统模式。
这里包括日益普及的由欧洲开发的数字式系统(GSM)以及北美先进的移动电话模拟系统(AMPS)。
手机制造商正在寻求一种巧妙的插卡。
卫星用户只要将这种卡插入手机即可与当地标准适配。
例如,ICO全球通信公司(以伦敦为基地的MEO系统开发商)和铱星系统(第一个LEO系统)都将装备外部数据端口和内部缓冲存储器。
这将支持数据通信、寻呼、传真以及插卡。
以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卫星系统的手机可以适用于另一种卫星系统。
(1)铱星系统

各卫星系统尽管细节上各不相同,而目标则是一致的,即为用户提供类似蜂窝型的电话,实现城市或乡村的移动电话服务。
首先使这一愿望成为现实的是铱星系统。
到去年底为止,计划中的72颗LEO卫星已有46颗进入轨道。
其余的卫星今年内将上天。
今年秋季,系统将投入商业运营。
铱星系统是一个由20家通信公司和工业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
官方名称为铱LLC。

铱系统的66颗星配置在均匀分布的六个近极轨道上(倾斜86.4度),离地面780公里。
66颗星提供了交叠式的全球覆盖,包括极区。
在轨道上的其余六颗星供备用。
轨道上的这些星构成太空蜂窝铁塔,实现了移动手机直接上星的通信。
为用户提供了话音、数据、寻呼以及传真等业务。

卫星结构呈三角形,长边为4.5米,其余两边各为1米。
这种结构适合于一箭多星发射。
在一支俄制质子火箭上可同时发射七颗卫星:一支美制DeltaⅡ可同时发射五颗星;而中国制造的2C/SD火箭则可同时发射两颗铱星。
随着发射任务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的移动通信卫星营运商以及其它通信卫星公司愈来愈多地利用中国和俄罗斯火箭进行发射。
满载时铱星的重量约为690公斤。

进入空间后,星上带有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双翼展开,并由三轴动量飞轮控制系统来稳定其姿态。
用砷化镓取代传统的硅电池是因为前者的效率更高,同等面积下产生功率多1/3。

由三个相控阵天线组成的天线组指向地面,并通过铱星系统使用1.610-1.625GHz频段。
每颗卫星可以同时处理多达1100个双工呼叫。

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Landsdowne的主控中心将承担卫星控制和网络管理工作。
它的备份系统则设在意大利的罗马。
设在夏威夷和加拿大的跟踪、遥测和指令中心同主控中心相联。
它们在卫星发射和入轨时帮助调整卫星位置并监视卫星是否正常运行。
到1997年底,铱星系统已被批准在29个国家运营,并已有60个以上的服务供应商注册入网。

以“铱星”(Iridium)系统为代表的LEO卫星通信服务持续增长,类似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超过10个。
作为卫星移动通信的领跑者和第一个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星可以为行人、车辆、飞机、船舶等提供全球漫游通信,被视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商业卫星网络之一。
但铱星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该系统最早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1996年开始部署,总投资为34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为5年。
在1998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几个月后,铱星公司出现了严重亏损,于1999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2000年3月终止了所有业务;但2001年3月28日,新铱星公司宣布重新开始卫星通迅业务,又起死回生了。
[1]

目前,铱星处于高增长期,用户数量和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终端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已超过30.9万个,2002~200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32%;收入迅速增长,2002~200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31%,2008年1~9月同比增长26%;运营的盈利迅速增长,自2004年以来一直盈利,2008年1~9月同比增长55%;应用范围迅速拓展,已涉足水运、航空、军队、政府、物流服务和资产跟踪等诸多领域。
[1]

(2)Globalstar(全球星)

与铱星不同,Globalstar的设计者采用了简单的、低风险的、因而更便宜的卫星。
星上既没有处理器,也没有星际互联链路。
相反,所有这些功能,包括处理和交换,均在地面完成。
这样便于维护和未来的升级。
卫星的重量小,约450公斤,因而平均发射费用也更便宜些。

整个系统几乎覆盖了全球,一共48颗卫星,比铱星数量差不多少了1/3。
全部卫星平均分布在八个圆形轨道上,高度1414公里。
另有8颗卫星供备用。
轨道与赤道成52度倾斜。
各轨道间相距45度。
倾斜的轨道覆盖了从北纬70度到南纬70度的所有范围,却不包括南北极地区。
该系统用最少数量的卫星覆盖了地球上最多居民点。
系统可望在今年内发射44颗星入轨。
部分商业运营计划在今年底开始。
明年初,系统全面投入使用。
Globalstar的产权归五家通信服务供应商和七家通信设备以及航天系统制造商所有(见图1)。

Globalstar系统并非通过卫星将呼叫直接传递给被叫用户的。
系统将卫星收到的呼叫通过馈给链路下行传送到入口网络。
信号在入口网络被处理后,经由地面基础设施送出。
但是,如果被叫用户也是该系统的一个用户,则呼叫将从该入口网或另一入口网上行到一个星上,再传送到目的地。

太空中的卫星数量少而且结构简单,意味着地面的入口网数量多。
这一点同铱星系统比较是显而易见的。
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Globalstar将有38个入口网在全球建成,而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增加40个入口网。

Globalstar已经获得100多个本地服务供应商的经营特许权,覆盖了全球88%以上的人口地区。
到1997年底,它已获得19个国家的营业许可证,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巴西。

Globalstar星上有一对六边形相控阵天线。
一个供上行接收,另一个供下行传输。
天线朝向地球一面,在地面上形成独立的16个波束。
为解决用户的频率限制Globalstar尽可能多次地复用每个波束中的16MHz带宽,以增大卫星容量。

Globalstar还采用了多路分集接收法以避免当信号被障碍物阻挡时出现通信中断。
每个入口网站的三台或四台5?6-6米的天线可以同时跟踪视线内的数个卫星。
交换系统则将同一呼叫送达至少两颗卫星上。
然后,多通道接收机将这些信号接收,组合成一个单一的、相干的、更强的信号。
Globalstar采用CDMA技术,而使系统独具竞争力。
如果采用TDMA时,就无法将两颗星的信号组合起来,所以只能选取一个卫星的最佳信号。
而当我们有3-4颗卫星时,我们可以把所有信号都组合在一起,并采用自适应功率控制把信号送到最强的链路上去。
这种高效功率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容量,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待命性能,减少了通信中断现象。
提高了服务质量。

(3)ICO(中轨道卫星)

由ICO伦敦全球通信公司选定的格局,用10颗卫星覆盖全球。
这10颗星外加两颗备份星均匀分布在高度为10355公里的两个正交平面上。
它们与赤道间的倾角分别为45度和135度。
每颗星均与一地面网络链接。
该地面网络称为ICO-Net,有12个卫星接入点。
接入点构成地面站,带多座天线,交换设备和数据库,按战略要求分布在世界各地。
同Globalstar的入口网一样,这些站点将呼叫从卫星传送到本地公众电话交换网或地面移动网。
随着某颗卫星从视线上消逝,它们还控制呼叫从一颗卫星传递到另一颗卫星。

明年,一旦有五颗卫星上天,伦敦公司计划开始部分运营。
全系统开通则要等到2000年剩下的七颗卫星也送入轨道后。

ICO系统支持TDMA的4500个同时电话呼叫。
10颗卫星则可支持45000个呼叫,足够一千万户使用。
呼叫经由卫星的163个波束传递到移动用户。
链路的最小功率增益超过8db,平均增益则在10db以上。
由于卫星高度高,信号受地面障碍物阻挡的机会少。
另外,卫星在视线内运行的期间比LEO长,这就减少了呼叫从一颗卫星转移到另一颗卫星上的频次,从而减少了链路中断的机会。

ICOGlobal通信公司成立于1995年。
它原本是80个国家海事卫星国际财团的旁系成员。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海事卫星集团曾经为航运业提供了移动卫星通信,而且最近也为地面移动用户服务。
到去年底为止,集团的57家股东包含了世界顶尖级的20家通信公司。
最大的股东是国际海事卫星公司,北京海事通信和导航公司,新加坡通信公司,希腊通信公司,印度VSNL和德国通信公司移动通信子公司。
ICO产权人有一半来自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范围占全球蜂窝电话市场的25%左右。
它们提供了总投资45亿美元中的20亿。

(4)Ellipso系统——后来者

拖延数年之后,去年夏天华盛顿特区移动通信控股公司(MCHI)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获得了一份建造LEO移动卫星服务系统的合同。
这个系统被称为Ellipso。
技术上它是一个LEO系统,但却运行在MEO的高度上,以获得更高的仰角。
它一共拥有17颗卫星,分布在三个轨道平面上,几近覆盖了全球。

系统共有三个轨道平面。
在赤道上空8060公里的赤道平面上均匀分布着七颗星,覆盖了从南纬55度到北纬25度的地带。
剩下的10颗星分别均匀定位在两个轨道上,各自倾斜116度。
卫星在北半球的远地点为7846公里,而在南半球时的近地点为520公里。
这样,对于需求量最大的地区,Ellipso的卫星看上去就显得非常高。
椭圆形轨道在业务最繁忙的时段覆盖着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包括罗克希得马丁(LockheedMartin)公司和哈里斯(Harris)公司在内的四个公司加盟Ellipso作为合同投资公司。
至少还有其它三家包括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服务供应商作为投资公司加入该计划。

三轴稳定卫星携带有一简单的弯管转发器,经由一对固定天线发射信号。
天线在卫星覆盖的地面上产生61个波束。
数字处理均在地面进行。
每颗星具有同时接收3000个电话呼叫的容量。
按计划,Ellipso要到2001年才开始全面投入运营。
位居诸多竞争者之后,Ellipso的主管官员并没有失去信心。
他们相信,铱星和Globalstar将会先期占领市场,但是,Ellipso凭借它的高仰角所带来的极高的质量以及低的价格政策,将极具竞争力。

(5)亚洲GEO

GEO卫星作为区域性系统的后盾为广大地区提供手机电话业务也是很成功的。
目前一共有六个这类区域性系统正处在不同的设计和实施阶段。
其中只有两个系统值得在这里介绍。
亚洲蜂窝卫星系统(AsiaCellularSatelliteSystem)ACeS以印尼的雅加达为基地,覆盖了东南亚22个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该系统由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的三家公司的国际财团开发(图2)。
该系统的目标地区有30亿人口,其中大多数尚未建立通信联系。
第一颗卫星Garuda-1原定由俄罗斯的质子火箭于今年九月份发射。
目前看来可能要推迟到明年初。
一旦轨道测试结束,系统即可进入运营。

ACeS将提供一系列服务。
不仅有手机服务,还有其它移动和固定的终端服务。
除话音、传真、数据和寻呼外,系统还提供一系列GSM蜂窝电话功能,诸如呼叫转移、呼叫等待以及会议电话等。
ACeS卫星将定位于赤道上空东经118?加里曼丹(即婆罗洲)上空。

星上12米天线比以往商用GEO定点通信业务的任何一个都来得大。
天线上可展开的反射面为远在40000公里以外的手持机通信提供足够的增益。
这个距离已经到达卫星覆盖区的外沿了。
独立而相同的两个抛物面反射器装在卫星两边的支架上,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
一旦卫星进入轨道,镀金的钼网反射面将缓慢打开。
发射反射面和接收反射面分开设置有助于减少互调产物。

ACeS用户之间将直接经由Garuda-1进行通信。
ACeS用户与地面公众网用户之间的通信则经由卫星下行至地面入口网来实现。
ACeS在雅加达、马尼拉和曼谷均设有入口网。
在印尼的巴登岛上则有一网络控制中心和一卫星监控站(见图2)。
设计寿命为12年。

(6)西亚区域—Thuraya系统

另一个区域性卫星系统Thuraya为中东及周边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由昂宿星团(金牛座的七颗星)的阿拉伯语得名,Thuraya覆盖了58个国家的18亿人口,包括中东、北非、印度次大陆、中亚、土耳其和东欧。
Thuraya系统的卫星将于2000年五月升空入轨,并计划于当年九月投入运营。
Thuraya将定位于赤道上方东44度印度洋上空,索马里海岸以东。

整个项目由Thuraya卫星通信公司运营。
公司总部设在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
该公司是一个有14个股东的国际财团,包括各阿拉伯国家的邮电部门。
其中一个股东是阿拉伯卫星公司,属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一分子,设在沙特阿拉伯的里雅得。
该公司早在80年代初就向该地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Thuraya系统采用TDMA制式。
整个区域由256个可成形的集射波束覆盖。
卫星可望支持13750个话音通道。
设计者认为,TDMA是经济上最合算,技术上在频宽和功率方面均属高效的方案;市场竞争并非技术上的,而是投放时间和费用上的竞争。

Thuraya认定四种人是它的潜在用户,包括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漫游者。
一个用户从伊斯坦布尔驱车到土耳其的安卡拉。
在这漫长的旅途上,他们希望在任何地点都能得到通信服务。
另外一个目标用户是没有蜂窝电话或固定电话服务的地区。
居住在这些边远地区的许多人没有被现有的蜂窝系统所覆盖。
而开发一个地面蜂窝系统是费时而又费钱的。
卫星移动系统在这些地方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Thuraya认识到,全球卫星移动系统和其它区域性系统都可能形成对它的挑战。
诸多因素,如卫星费用、寿命、运作的复杂性以及后备资金等等都有影响。
决定的因素则是收费价格。
Thuraya认为,他们的价格是有吸引力的。
公司计划的未来空中价格为每分钟US.50。
[3]

SATPROIP80D型0.8mKu波段船载“动中通”系统针对近海船载卫星通信用途设计,可令船舶在全国大多数近海海域保持宽带通信,实现在恶劣环境下的无损通信连接。

全球有多少国家有能力发射卫星

截至2015年6月12日,全球具有独立自主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伊朗。
欧洲18个国家联合组成欧洲航天局发射卫星,属于合作发射。

发射卫星,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拥有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发射资金。

美国:

2014年07月02日 20:34:5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洛杉矶7月2日电(记者郭爽)美国航天局“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于2日凌晨发射升空。
作为美国第一颗监测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卫星,它的主要使命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美国航天局的电视直播画面显示,当地时间2日凌晨2时56分(北京时间2日17时56分),“轨道碳观测者2号”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升空。
“嗅碳”卫星飞向距地球约705公里的近极地轨道。

俄罗斯:

2014年05月07日 02:39:11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5月6日电(记者赵嫣)据俄罗斯国防部6日消息,俄当天用“联盟2-1A”运载火箭为俄国防部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俄罗斯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新闻发言人佐洛图欣表示,俄空天防御部队于莫斯科时间6日17时49分在俄北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了此次发射,卫星随后与火箭第三级成功分离。

“联盟-2”型运载火箭是俄罗斯目前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之一,于2004年首次成功试射,可用于军事和商业目的发射。
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采用统一的数字控制系统提高发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中国:

中国航天:2015年将要达到30次的卫星发射量。

中国航天发射明年将迎来重头戏,备受关注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将在明年相继发射。
昨天,市人大代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透露,明年我国卫星在轨运行总量将超过俄罗斯,排到世界第二。

另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重型火箭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立项准备,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达百吨级,起飞动力达到3000吨级,具备载人登月和空间站的发射能力。

发射火箭数量将达200发。

梁小虹介绍说,今年我国的火箭发射任务是14发,明年是30发左右,冲历史新高。
届时,我国长征火箭的累计发射数量将达到200发。
2010年,我国火箭发射数量达到标志性的100发,前50发用了21年,第二个50发用了9年,而今明短短两年就将有44发火箭升空。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也证明国家对气象、资源、探测、减灾等航天方面的需求激增。
目前,我国的卫星发射和美俄有一定差距,但是到2015年,我国的卫星在轨运行总量要排到世界第二,超过俄罗斯。

“大火箭”将演重头戏。

梁小虹说,明年的重头戏是“大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发射。
2015年6月之前,长征七号首发,年底长征五号首发,发射地点均为海南文昌发射中心。
之后,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就可以与发达国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火箭发射高轨道能力达到15吨,低轨道能力达到近25吨,而目前在飞火箭能力是5吨和10吨。
届时,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可满足国内外各个公司的所有型号需求,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印度::

印度太空组织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写为 ISRO)计划的火星轨道任务宣布成功,该组织发射的卫星已经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同时印度也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卫星的国家。

此计划被视为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因为此计划所花费的价格为7,400万美元,远比包括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的火星计划花费还要便宜许多。
即使印度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营养不良儿童的国家之一,印度总理仍然大力支持该计划,并说该计划“比拍摄一部好莱坞大片还便宜”。

印度此颗卫星在第一次尝试就成功进入火星引力轨道,这也是世界首例。
该卫星的信号将经过12分28秒传输至坎培拉的NASA深太空网络电台,并即时传输至 ISRO的基地。

ISRO也特地在卫星进入火星轨道后发了一篇推特以资庆祝。
该卫星从 2013年 11月 5日升空,并于 12月 1日成功突破地球引力,并于今年 9月 24日接近火星。

日本:

2015年02月04日星期三

2月1日上午10时21分,日本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了H2A火箭,火箭搭载的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卫星的功能已得到初步确认。
卫星的研发与发射由三菱重工和宇宙航空开发机构承担,原定于1月29日实施,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了3天。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此次发射的是日本政府所属的一颗情报卫星,估计采用的是与现行雷达卫星同样识别能力达到1米级的技术水准。
下一步如果运作正常,即可在需要时替补发生故障的卫星。
这个卫星的开发费用为228亿日元,发射费为105亿日元。

承担此次卫星发射任务的是日本国产的H2A型火箭。
该型火箭年度内共发射了4次,均取得成功。
加上比H2A推力更大的H2B型火箭,至今日本已成功进行了30次发射,成功率超过9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此次卫星发射十分重视。
他说:“切实营造好日本的卫星情报搜集体系,是确保安全与危机管理的根本所在。

由于安倍内阁制定的《特定秘密保护法》已于去年生效,日本大多有关情报搜集卫星以及所搜集到的图像等信息,包括本次发射卫星的轨道和性能等都没有公开。
此前仅有过依据上述卫星图像公布小笠原群岛周边外国船舶的位置以及附近海上火山岛变化的情况。

日本是在1998年朝鲜发射弹道导弹之后借机开始发射情报搜集卫星的。
此类卫星实质上就是侦察卫星,分光学和雷达两种,2013年以后已各有两颗情报卫星在役,属于轨道高度在400公里到600公里的极地轨道卫星,分别可在晴朗的白天和夜间或多云的天气条件下完成拍照任务,每天可覆盖全球拍照一次,可用于监视朝鲜的军事设施等。

日本还计划在下个月继续发射性能已得到提升的5号光学卫星。
由于日本卫星设计使用寿命为5年,所以,从明年开始的10年间日本将陆续发射8颗卫星。
今年年内,日本还将发射首颗通过商业模式中标的加拿大通信卫星。

伊朗:

伊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

(图)

伊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

(图)2015-02-03 11:55:00中国新闻网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

(图)2015-02-03 11:55:00中国新闻网

伊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

(图)2015-02-03 11:55:00中国新闻网分享参与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
伊朗国防部长德赫甘称,新的卫星名为“Fajr”号

(“黎明”号),由伊朗自主研发和制造。
外媒称,有国家担心,伊朗通过发展太空项目,最终会研发出可以搭载核弹头的火箭。

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
1月18日,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新一轮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
目前,美伊在限制伊朗铀浓缩能力、取消对伊制裁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
根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2013年11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伊朗应在2014年7月20日前就核计划做出妥协。
由于分歧严重,各方将谈判期限延长至2015年6月30日。

八大行星的问题

引一段以前的最佳答案:

I水星: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千米

(0.38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日

平均轨道速度: 47.89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日

卫星数:无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
古代中国称水星为辰星,西方人则称它为墨丘利

(Mercury)。
墨丘利(赫尔莫斯)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神通广大,行走如飞。
水星确实象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密度较大,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地球。
它可能有一个含铁丰富的致密内核。
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星罗棋布,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
水星大气非常稀薄,昼夜温差很大,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降低到-173℃。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
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
但在1965

年,借助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量了水星两个边缘反射波间的频率

差,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5日,恰好是公转周期的2/3。

II金星:

金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082万千米

(0.72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224.70日

平均轨道速度: 35.03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07

轨道倾角: 3.4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52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0.8150

密度: 5.24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243.01日

卫星数:无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

(Venus)-爱与美的女神。

在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度,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
金星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还慢,并且是逆向自转,所以金星上的一年比一天还短,而且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在外表上看,金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金星的半径只比地球小300千米,质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
人们曾推测,金星表面的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也会与地球相似,同样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
然而,事实证明,金星表面奇热,足以使铅锡溶化,任何生命都难以生存,金星与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大气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气层中

还有厚达20-30千米的浓硫酸组成的浓云。
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云层使得金星表面的热量不能

散发到宇宙空间,被封闭起来的太阳辐射使金星表面变得越来越来热,金星表面的温度最高

可达447℃。
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

深1千米处的压力),任凭你有着钢筋铁骨,到了金星也会压得粉碎。

III火星和它的卫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千米

(

1.52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日

卫星数: 2

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一颗红色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西方则把它当作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

(Mars)。
火星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
望远镜发明以后,由于观测到火星的多种特性与地球相近,一度被誉为“天空中的小地球”。
关于“火星生命”,“火星人”等等激动人心的话题沸沸扬扬了将近一个世纪。

其实,火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妙,它的表面满目荒凉,表面 75%是由硅酸盐,褐铁矿等铁氧化物构成的沙漠,一片橙红和棕红色的戈壁景象。
火星的大气稀薄而干燥,水分极少,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95%。
赤道附近中午温度20℃左右,昼夜温差则超过100℃。
所谓火星两极的“极冠”,也并不是水结成的冰,而是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所组成。

火星上一天的长度几乎和地球相同;自转轴倾角也和地球差不多,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和火星运行到太阳的同一侧并差不多排列在一条直线时,称为火星冲日,由于火星的椭圆轨道偏心率较大,每隔15-17年有一次与地球特别接近的冲,称为大冲,是观测火星的最佳时刻。

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近30年来已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这些探测

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
至今为止的实验结果表明:火

星上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任何痕迹,更没有"火星人"等智慧生命的

存在。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卫星,分别取名为

福波斯

(火卫一)和德莫斯

(火卫二)。

们是战神的儿子,在天上驾驶着战车。

火卫列表:

2)带光环的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
它们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
所以它们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I木星和它的卫星:

木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77833万千米

(5.20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4332.71日

平均轨道速度: 13.6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48

轨道倾角:

1.3度

行星赤道半径: 71398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317.833

密度:

1.33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1日

卫星数: 16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岁纪年,由此把它叫做“岁星”,西方称木星为“朱庇特”

(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木星确实为九星之王,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2.5倍,相当于地球的318倍。

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
木星

的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

星核的外部则是液态氢组成的木星幔。
再向外就是木星的大气层。
木星

的大气厚达1000千米以上,由90%的氢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

氨等组成。
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

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比地球快了近二倍半。
如此快速的自转

在木星表面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大气运动,各种对流、环流运动十分激烈

和复杂,并出现许多层与赤道平行的云带。
更奇异的是木星南半球上有

一个持续运动了几百年的大气旋,称为“大红斑”。
它的大小足够可容纳

好几个地球,在里面彩色的云团作着剧烈的运动,有些类似地球上的龙

卷风。

1979年,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
但木星光环和土

星光环有很大不同,木星光环比较弥散,由亮环、暗环和晕3部分组成。
亮环在暗环的外边,

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
木星环距木星中心约12.8万千米,环

宽9000余千米,厚度只有几千米左右,是由大量的尘埃及暗黑的碎石构成,肉眼很难看到。

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之上,发现它确实很不容易。

木星的卫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目前

已发现有16颗卫星。
木星的卫星是按发现的先

后次序编号的,其中排名居前的4颗最大也是最

亮的卫星由伽利略用望远镜首先发现,后人因此

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木卫列表:

II土星和它的卫星:

土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429,40万千米

(9.54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10759.5日

平均轨道速度: 9.64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56

轨道倾角: 2.5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330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95.159

密度: 0.7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26日

卫星数: 18

土星是一颗美丽的行星,也是质量和大小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
中国古代称土星为镇星,在西方,人们用罗马农神“萨图努斯”

(Saturn)的名字为土星命名。

土星与木星犹如孪生兄弟,有许多十分相似的地方。
土星也有岩石构成的核心,核的外围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象木星一样裹着一层浓厚而色彩绚丽,以氢、氦为主的大。
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带,并且也有类似木星大红斑的旋涡结构-白斑,不过规模较小而已。
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诡谲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较为平静和单纯。

土星公转周期缓慢,绕太阳一周需29.5年,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
由于自转迅速,土星实际上是一颗很扁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大6000千多米,相差部分几乎等于地球半径。

虽然土星体积庞大,但平均密度却只有0.7克/立方厘米,在九大行星中最小,是一个比水还轻的行星。

土星的光环在望远镜中十分引人注目。
这光环实际上由无数直径在7厘米~9米之间的小冰块组成,环的结构极其复杂,它们在阳光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
"旅行者号"探测器曾经对土星环作过

近距离观测,人们发现土星环的整体形状就象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层顶端向

外延伸。
通常把土星光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

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然后是A环,在A环与B环之间有段黑暗的宽缝,这就是有名

的卡西尼环缝。
A环以外有F、G、E三个环,E环处于最外层,十分稀薄和宽广。

土星的卫星:

土星周围的卫星众多,目前已确认的有18颗。

中以土卫六最大,半径超过了水星,它又被命名为“泰

坦”,即希腊神话中的女巨神。
土卫六也是太阳系卫星

中唯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天体,主要成份是氮,约占

98%,大气层厚度约2700千米。

土卫列表:

3)遥远的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三颗遥远的行星称为远日行星,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
它们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

I天王星和它的卫星:

天王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870,99万千米

(19.218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30685日

平均轨道速度: 6.81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46

轨道倾角: 0.8度

行星赤道半径: 25400千米

质量

(地球质量=1): 14.5

密度:

1.3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26日

卫星数: 20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距太阳的位置排行第七,在西方,它被命名为希腊神话中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

(Uranus)。
天王星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
其半径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天王星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的自转方式。
其它行星基本上自转轴都与公转平面接近垂直而运动,唯独天王星自转轴的倾斜度竟达到98度,几乎是以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天王星大气中的主要成份是氢

(83%)、氦

(15%)和甲烷

(2%)。
在厚厚的大气之下是深达8000千米的汪洋大海,比它的温度高得惊人,将近有4000℃,比炼钢炉里的钢水温度还高。

天王星也拥有光环,那是在1977年的一次天王星掩食恒星的观测中发现的。
天王星共有

11层光环,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颜色,给这颗遥远的行星增添了新的光彩。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已确认有20颗卫星,包括几颗新发现但

暂未正式命名的卫星,是九大行星中拥有卫星最多

的行星。

关于金牛座在太空赤经和赤纬各多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轨道# 系统# 发射# 木星# 火星